百度AI革新 引領智能新浪潮

百度AI革新 引領智能新浪潮

Table Of Contents

全球人工智能(AI)技術正以驚人速度改變各個行業,而中國知名科技公司 百度 (Ticker: BIDU, Exchange: NASDAQ) 再次走在前列。11月13日,在2025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宣布推出新一代「原生全模態大模型」文心5.0,並展示了多項AI技術成果,涵蓋無人駕駛、數字人技術及智能體規劃等領域。這些創新不僅加強了百度在AI技術的國際競爭力,也讓全球智能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愈發清晰。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25百度世界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25百度世界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AI技術重要進步:文心5.0開拓全模態智能新紀元

作為本次大會的核心亮點,百度推出的文心大模型5.0被視為AI技術的重要進步。該模型在全模態理解、創意寫作、智能體規劃及指令遵循等領域表現卓越,技術水平達國際先進標準。李彥宏指出,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迭代,其智能水平不斷突破極限,並逐步具備自我學習與創新能力。他表示:「智能是最核心的應用,而技術迭代速度則是唯一的競爭優勢。」為此,百度將持續投入研發,提升智能技術的上限。

百度亦發布新一代崑崙芯及超節點產品「天池」,進一步強化算力基礎設施。據介紹,單個天池512超節點可完成萬億參數模型訓練,預計於明年正式上市。這一突破為AI模型的高效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無人駕駛服務持續領跑 全球訂單突破1,700萬

在無人駕駛領域,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取得亮眼表現。數據顯示,蘿蔔快跑每周全無人訂單數已超過25萬,全球出行服務次數累計突破1,700萬,成為市場領先者。目前,該服務覆蓋全球22座城市,全無人駕駛里程達1.4億公里,自動駕駛總里程更突破2.4億公里。

李彥宏認為,無人駕駛技術正在徹底改變城市生活。他引用投資機構ARK的研究指出,至2030年美國Robotaxi成本將降至每英里0.25美元,屆時打車成本降低且便利性提高,將促使需求增加。無人車有望演變為多功能的移動空間,為產業和生活帶來更多新可能。

搜索引擎深度AI化 多媒體內容覆蓋率達70%

百度亦在傳統業務進行深度AI化改造。李彥宏表示,百度搜索已成為全球在AI化改造方面最具進取性的搜索引擎,首條結果多媒體化覆蓋率達70%。這意味著用戶在搜索時,七成結果會以圖片、視頻或直播等形式呈現,而非傳統的文字鏈接。我們使用AI重構了搜索結果頁,使得搜索平台從以文字為主的互聯網應用,轉變為以多媒體為主的AI應用。

同時,百度通過AI API開放搜索功能,目前已吸引625家廠商接入其智能雲平台,共同打造跨領域技術底座。

數字人技術加速落地 自演化智能體探索多元場景

在前沿技術方面,百度的數字人技術及自演化智能體「伐謀」備受關注。今年雙11期間,83%的直播主播使用過慧播星數字人,帶動GMV同比增長91%,有效體現數字人技術的商業應用價值。本屆大會上,百度宣布面向全球開放慧播星數字人技術,並推出全新「實時互動型數字人」,可實現全模態精準匹配,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

此外,百度正式發布自演化智能體「伐謀」,其核心理念借鑑進化算法,能在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領域尋找「全局最優解」。技術表現上,該智能體不僅能模擬頂尖算法專家的工作模式,更能根據條件變動自動迭代,提供符合當前條件的最優解。

展望未來:AI深化應用 帶動產業變革

李彥宏強調,AI的真正價值在於如何內化為原生能力,推動企業發展及個人成長。他指出:「只有當AI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才能實現成效顯現,進而推動一場全面的生產力變革。」為此,百度連續三年舉辦「文心杯」創業大賽,累計為優勝團隊提供數億元資金支持,助力更多創新者參與AI應用與發展。

隨著百度一系列AI技術的落地與推廣,全球智能社會的藍圖愈發清晰。從無人駕駛到數字人技術,再到自演化智能體,百度以上述技術創新為驅動,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機遇。

流動營銷市場發展蓬勃   低成本投放工具應運而生

流動營銷市場發展蓬勃 低成本投放工具應運而生

GoGoChart是連續三年平均高達102%的業務收入增長,獲頒兩年一度的「2021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長10強」 眾創時代 流動營銷市場迅速發展,流動營銷及技術供應商前景樂觀,廣告投放業務迅速發 …

了解更多
NVIDIA與華大基因合作  完整測定人類基因

NVIDIA與華大基因合作 完整測定人類基因

Parabricks利用NVIDIA的CUDA-X平台,加上cuDNN及TensorRT 推論軟件,可在 NVIDIA T4以至DGX建立的超算系統,甚至雲端上執行。 新科技速遞 NVIDIA …

了解更多
中大研發微型檢測機械人   物理檢測低成本高凖確

中大研發微型檢測機械人 物理檢測低成本高凖確

(左至右)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張立教授、葉碧瑤教授介紹QuickCAS系統 自主科技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檢測技術成為了篩查和診斷最重要手段。現時檢測有多種手段,包括了PCR核酸、抗原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