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將自閉症與泰諾連結——有無科學根據?
Table Of Contents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備受關注的自閉症議題發表聲明,多次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千萬不要服用泰諾(Tylenol)」,甚至強調「應盡一切努力避免服用」。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作為負責監管藥物安全的機構,於2025年9月22日宣布將在藥物標籤上新增「懷孕期間服用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即常見止痛藥 Tylenol 的主要成分)可能與兒童自閉症存在關聯」的警示,科學界卻普遍認為上述聯繫缺乏明確證據。

根據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流行病學家維克托·阿爾克維斯特(Viktor Ahlqvist)團隊對近250萬名兒童的研究,懷孕期間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兒童自閉症比例僅比未服用者高出0.09%(1.42% vs 1.33%)。他指出,差異極其微小。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通過比較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發現藥物本身與自閉症的關聯性,幾乎為零,進一步證明日本在2025年發表的逾20萬名兒童的對照研究結果。
儘管研究結果表明藥物與自閉症無直接關聯,但一些政界人士仍持不同看法。美國衛生部長小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雖承認自閉症成因複雜,但與特朗普一樣將焦點放在「藥物與疫苗」兩大因素上。上述觀點與主流科學研究結果相悖: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致畸學家蘇拉·阿爾萬(Sura Alwan)指出,已有數十年研究證實疫苗與自閉症之間不存在可重複的關聯,並強調提出相反觀點可能散播誤導性信息,削弱公眾對安全治療及接種疫苗的信心。臨床致畸學家是專門研究藥物和其他因素對胎兒發育影響的醫學專家。
英國Autistica慈善機構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庫斯克(James Cusack)坦言:「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顯示懷孕婦女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會導致自閉症,所見聯繫多屬極小規模的統計關聯。」他批評將複雜問題簡化為「藥物導致自閉症」說法,實質是將科學研究誤導為通俗化結論。此外,Ahlqvist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兒童自閉症比例僅比未服用者高出0.09%(1.42% vs 1.33%),這差距微乎其微。
泰諾製造商肯維尤公司(Kenvue Inc)發言人則堅稱:「充分可靠的科學證據已清楚顯示,服用對乙醯氨基酚與自閉症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值得注意的是,FDA當日同時宣布將審批一種特殊葉酸(leucovorin,一種用於改善腦脊液中葉酸運輸效率降低可能影響神經發育的藥物)的使用,這項措施旨在預防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而非直接與自閉症相關。
此外,美國《自然》雜誌最新評論指出,2025年2月發表的一項高品質文獻回顧已明確結論:「懷孕期間接觸對乙醯氨基酚不太可能導致臨床意義的自閉症風險提升。」目前全球學界對此議題的觀點仍存在分歧,但多數研究傾向支持「藥物與自閉症無直接因果關係」的結論。
過往研究顯示微弱關聯
英國杜倫大學社會與發展心理學副教授莫妮克·博塔(Monique Botha)在科學媒體中心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有證據無法支持「藥物導致自閉症」的講法,缺乏足夠科學根據。
挑戰:數據來源與混雜因素
阿爾克維斯特團隊強調,對乙醯氨基酚作為非處方藥的使用數據難以精確統計,研究多依賴自我報告,存在偏差風險。更重要的是,服用此藥的孕婦通常健康狀況較差,例如感染或有潛在疾病,這些混雜因素可能掩蓋真實關聯,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
專業機構呼籲理性看待
Autistica 肖特指出,自閉症盛行率上升的主因可能涉及診斷標準改善、社會意識提高及環境因素等,而非單一藥物影響。他建議公眾應審慎看待未經驗證的聯繫說法,避免陷入『片面歸因的誤解』。
小結:科學證據與政治話術的角力
儘管FDA的警示可能引發公眾對懷孕用藥的憂慮,科學界普遍認為,現有數據難以支持特朗普言論。此事凸顯『政策聲明』與『科學證據』之間的張力,提醒大眾對醫療資訊應保持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