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數據中心AI液冷技術新突破
Table Of Contents
隨著人工智慧(AI,即模擬人類思維的電腦系統)應用的日漸普及,近年來,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迅速攀升。根據高盛研究指出,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可能激增165%[1]。在此背景下,香港迎來了一項重要技術突破——Equinix, Inc.(股票代碼:EQIX,交易所:NASDAQ)、戴爾科技集團(股票代碼:DELL,交易所:NYSE)與施耐德電氣(股票代碼:SU,交易所:泛歐交易所)近日宣布,成功在Equinix HK1數據中心部署液體冷卻技術,以應對高密度AI運算帶來的散熱挑戰。

這項合作不僅標誌著香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重大升級,也為本地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液體冷卻技術因其卓越的散熱效率,因此被視為新一代高效能運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的核心解決方案。與傳統空氣冷卻相比,液體冷卻的導熱能力高出3,000倍以上[2],同時能耗更低,可顯著提升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益。
工業趨勢與競爭分析
隨著AI應用的快速擴展,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問題逐漸成為焦點。液體冷卻技術不僅解決了這一難題,還為數據中心的高效運作開創了新的可能性。例如,Google和Microsoft等科技巨頭都在積極開發液冷技術。在香港,此次技術部署的成功將進一步推動本地數據中心的升級,並吸引更多投資和專業人才,從而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數碼超級聯繫人的地位。
液冷技術如何改變遊戲規則?
本次試點項目採用了50千瓦機櫃式直達晶片(direct-to-chip)液體冷卻系統,該系統可支持高功率密度(High Power Density, HPD)的AI伺服器運行。每個機櫃的冷卻容量高達150千瓦,是傳統空氣冷卻系統的30倍。此外,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進行的能源審核顯示,液冷技術可將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降至1.2或更低,遠優於傳統冷卻系統的1.4–1.5。這意味著數據中心能夠更節能地處理高密度運算需求,從而提升整體運作效能。
若全面推廣,每座數據中心每年可節省超過2,000兆瓦時(即200萬度電)的能源。此技術對於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而言,無疑是一項具體且有力的實踐方案。
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指出:「AI的爆發性增長正在重塑數碼格局,數據中心對高密度運算和高效能基礎設施的需求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們的液體冷卻技術能幫助營運商更高效地應對這些挑戰,同時促進數據中心朝智能化與可持續方向發展。」
合作夥伴的角色與未來展望
作為現代數據中心液體冷卻基礎設施的重要參與者,戴爾科技的PowerEdge伺服器已充分適配液冷系統。這展示了其在高能源效益運算方面的顯著優勢。
施耐德電氣則提供了涵蓋設計、建造、營運到維護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確保數據中心的高韌性和穩定性。Equinix近年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取得多項國際認可,包括2025年美國採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科技獎區域得主,以及2024年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創新獎等。
Equinix香港區董事總經理韓祖恩表示:「數碼轉型正持續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透過與中華電力、戴爾科技及施耐德電氣的合作,我們展現了創新思維與可持續承諾的結合,支持客戶在AI與機器學習應用中實現更高效能與環境責任。」
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亦補充道:「我們很高興支持Equinix率先試行液冷技術。這不僅提升了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益,也為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合作的成功,為香港AI基礎設施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隨著液冷技術的逐步普及,數據中心將迎來更高密度、更高效能的運算時代,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數碼樞紐的地位。
相關資源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