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兩所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授牌,進一步強化創新高地建設

理大兩所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部授牌,進一步強化創新高地建設

Table Of Contents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兩所重點實驗室——「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及「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標誌着香港科研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特區政府於今天舉行「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由國家科學技術部陰和俊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周霽主任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主禮。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率領一眾理大代表,包括: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王鑽開教授、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超精密加工與計量學講座教授張志輝教授、研究及創新事務總監黃詠恩教授,以及其他嘉賓出席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右三)與嘉賓合影。

這項成果源於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與國家科技部的深度合作。經過嚴格篩選,理大的這兩項研究從眾多候選中脫穎而出,充分展現其在應對氣候變遷及契合國家產業戰略需求方面的專業水準。授牌儀式今日舉行,由國家科技部陰和俊部長、中聯辦周霽主任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共同主禮。

應對氣候危機: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實驗室

「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由理大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聯合成立,實驗室主任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擔任,科大副校長吳宏偉教授則為聯席主任。該實驗室專注於研究如何提升基礎設施的韌性,以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和複合型氣候災害的威脅。

其實驗室的核心研究方向包括:極端天氣事件預測、基礎設施的韌性提升,以及災害風險感知與應對管理政策。這些研究不僅為國家提供科學支持,也促成全球範圍內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超精密加工技術:推動高端製造業升級

另一個獲批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則由張志輝教授領導,致力於超精密微納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發。該實驗室聚焦於前沿技術如原子尺度製造、十納米級玻璃增材製造,以及智能三維表面測量技術。

這些技術對半導體製造、航天航空、太空科技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促進跨學科應用轉化,實驗室還將培養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展望未來:香港成為國際科研樞紐

理大的這兩所全國重點實驗室不僅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設備,還為促進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未來,這些實驗室將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科研人才,進一步推動跨地域、跨學科的科技創新。

正如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所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着香港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角色愈加重要。理大將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香港、國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在全球科技競賽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正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同時,逐步鞏固其作為國際科研人才集聚高地的地位。

新世界發動民間力量   眾籌平台精凖配對物資

新世界發動民間力量 眾籌平台精凖配對物資

新世界發展推出捐贈配對網上平台「Share for Good 愛互送」,集合了眾籌或配對功能,從民間籌集資源抗疫。 智慧城市 以往網上有眾籌或配對,新世界發展推出捐贈配對網上平台「Share for …

了解更多
5G元年

5G元年

CES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是觀察5G發展最佳展覽,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只能在網上舉行。 電腦J手記 2020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但今次亦係5G元年,全 …

了解更多
2020網絡安全大事回顧

2020網絡安全大事回顧

COVID-19 變相加速企業電字化及網絡的改革 企業轉型 回顧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大大影響全球每個人的生活,社交距離及家居工作等相關詞更進駐Google搜尋器的榜首位置。COVID-19 亦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