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Transfer以TradePilot模型改變B2B跨境支付 香港中小企體驗AI風控革新
- 金融創新科技 fin tech , 香港創科 , Ai 人工智能
- 2025年7月11日
Table Of Contents
隨著全球貿易融資成本因合規要求不斷攀升,總部位於上海的獨角獸公司XTransfer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大語言模型TradePilot已讓超過70萬家中小企業的跨境收款風控自動化率達到九成以上。連國際銀行亦開始採用其API接口。這場由AI驅動的B2B支付轉變,讓香港外貿圈率先感受到「秒批、秒到」的便捷體驗。

從GPT-4手中奪冠 外貿金融專用大模型誕生
「我們在2023年啟動項目時,業界還在爭論大語言模型(LLM)能否讀懂一張發票。」XTransfer高級技術總監李偉通回憶道。短短18個月,TradePilot便憑藉多模態信息抽取與超長文本理解技術,將出口報關單、物流提單與銀行水單整合為結構化數據,並於2024年6月在行業知識基準測試中取得綜合首位。李偉通透露,模型成功的關鍵在於公司累積多年的「灰色數據」——那些散落在電郵、WhatsApp及PDF中的非標準化交易記錄。
風控流程簡化 反洗錢從數天縮至秒級
傳統銀行為一筆中小企貿易融資進行KYC(客戶盡職調查),往往需時數天甚至數周,而XTransfer卻將整個反洗錢流程縮減至秒級。TradePilot能即時識別異常情況:當系統發現一批聲稱出口至內陸國家的貨櫃竟載滿海鮮時,便會自動標紅並生成合規報告供銀行審核。目前,超過200家國際金融機構已接入其API(數據來自公司內部統計),為全球中小企提供更廣泛的貿易融資支持。
AI客服「秒回」八成查詢 港企30秒自建海外官網
除了風控功能,TradePilot亦化身「AI員工」進駐XTransfer的CRM系統。過往客服僅能解答13%的查詢,如今AI客服一次過支援13種語言,解答率提升至84%,讓香港商家即使在凌晨向德國買家催款,也無需依賴Google Translate。平台更推出「30秒建站」工具,超過一萬家外貿企業已利用它生成多語言官網。一家香港電子零件貿易商僅用極短時間便上線了西班牙語網站,翌日即收到來自巴塞隆拿的試單。
港監管沙盒加持 數據安全合規雙重保障
針對跨境數據流動的隱私疑慮,TradePilot採用分布式架構,數據在離開本地端前已完成加密,並通過香港金管局監管沙盒測試,確保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及歐盟GDPR要求。李偉通強調,平台每日處理超過150萬筆交易(基於2024年數據估計),任何一秒的延遲都可能導致中小企錯失重要商機,「但速度不代表放鬆標準,我們確保每一筆風控決策都保留可審計的AI推理路徑。」
獨角獸下一站:以香港為全球跳板
成立於2017年的XTransfer在2021年完成D輪融資後晉身獨角獸,背後股東包括招商局創投、eWTP Capital及高榕資本。公司已在香港持有儲值支付牌照,並計劃將香港辦公室升級為亞太區域樞紐。「我們希望將香港的監管優勢、法治環境及國際網絡,轉化為中小企進軍全球的助力。」李偉通表示。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逐步深化,更多港商或將透過TradePilot將業務版圖拓展至中東、非洲及南美,迎接下一波全球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