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湯聯手華東院 AI賦能建築業革新
Table Of Contents
在中國內地建築業總產值突破32000億元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正以顛覆性姿態滲透傳統產業。商湯科技與建築設計龍頭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東院),25日在上海總部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以「日日新」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共同開發能「讀懂」建築圖紙的行業專用AI系統。

此次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凸顯了建築與科技跨領域整合的趨勢。華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顧偉華強調,「人工智能是建築業的核心引擎,我們期待與商湯攜手研發真正懂設計的智能化方案」。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則指出,AI技術已具備處理複雜工程圖紙的天然優勢,「以資料為棟樑,為未來城市注入強大動能」。華東院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甲級建築院之一,其技術實力也為此次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AI Agent平台將重塑設計流程
協議顯示雙方將聚焦四大領域:
- 工程圖紙多模態大模型:整合商湯「日日新」技術與華東院70年工程數據,實現圖紙智能審查、分析與生成
- AI Agent協同平台:開發MCP(多專業協同)工具集,涵蓋從項目策劃、方案設計到施工圖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
- 標準化產業生態:推動關鍵技術與課題申報,降低建築業AI應用門檻
- 城市更新應用場景:在歷史保護、舊區改造等領域探索可落地的商業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多模態大模型技術首次應用於建築領域,預計能實現設計圖紙誤差率降低80%的突破。
超高層建築背後的技術實力
該院的超高層設計實力令人側目:
- 參與500米以上超高層11/15座
- 參與400米以上31/50座
- 累計設計200米以上項目180座
商湯科技近年積極拓展AI大裝置基礎設施,這套整合算力、算法與平台的系統,已使AI創新成本降低60%。公司更以《AI可持續發展道德準則》被聯合國選錄,成為亞洲首創入圍的AI企業。
尋找人類與AI的協作黃金比例
業界人士指出,這次合作面臨關鍵考驗: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保留設計的藝術性?華東院總建築師牛斌透露,將建立「設計語料庫」,「讓AI學習的不僅是技術規範,更要理解空間美感」。這種人機協同模式是此次合作的重要方向,通過AI輔助設計師完成複雜的設計任務,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保留設計的創造性與藝術性。
商湯數字研究院院長李森則強調,「我們開發的不是替代設計師的工具,而是增強他們創造力的副駕駛」。這種協作模式,正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局正在推動的「智慧基建數碼化」政策呼應。
在技術倫理方面,商湯已參與制定包括《人工智能數據安全標準》(2023)等12項行業規範,其可解釋AI技術能清晰展示設計決策邏輯,解決建築審批中的信任缺口。
分析認為,若合作成功,或可推動香港建築業數碼化進程,尤其配合特首2025施政報告提出的「智慧基建2.0」目標,預計相關市場規模將達200億港元。然而,合作過程中也面臨著技術融合、數據安全和人才培養等挑戰,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