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三學者獲研資局嘉許 推動醫療AI與材料創新

理大三學者獲研資局嘉許 推動醫療AI與材料創新

Table Of Contents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近日在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先進材料三大領域的基礎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三位學者成功入圍研究資助局(研資局)2025/26年度「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及「研究學者計劃」,展現香港在跨學科創新研發的領導地位。這些成果不僅推動學術前沿,更為智慧城市與醫療科技發展提供新契機。

文章相關圖片
文章相關圖片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率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的扭曲電子學研究,去年已引領全球二維材料應用研究的新潮流。該研究透過獨特的材料結構,顯著提升電子器件效能,為未來電子技術發展奠定基礎。今次三位學者再獲研資局支持,預示香港在研發資金與產業轉化方面持續聚焦關鍵技術領域。

生物醫學工程開創非侵入式治療新思路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孫雷教授(個人介紹)的「非人靈長類動物適用聲遺傳學」項目,成功研發出能穿透血腦屏障的新型超聲波技術。此技術透過精準控制聲波頻率與強度,可無創激活大腦深層特定區域神經元,為帕金森症、憂鬱症等神經精神疾病的非侵入式治療提供理論基礎。研究團隊已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開發原型設備,預計2026年起進行動物實驗驗證。

AI醫療系統提升醫療資源效率

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系陳家進教授(個人介紹)的「自適應預訓練視覺─語言基礎模型」項目,正解決現有醫療AI「黑箱作業」的技術難點。團隊研製的智慧診斷系統能自動解析CT影像與病歷資料,並以自然語言生成個性化診斷建議。根據香港醫管局提供的臨床數據測試,系統對肺癌早期篩查的準確率達92%,預計2025年底前完成醫療機構驗證。

二維材料創新電子器件性能

應用物理學系趙炯教授(個人介紹)在扭曲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其團隊開發的「無耗散鐵電性扭曲結構平台」,成功將二維材料的電導效率提升至傳統硅基芯片的3倍。此技術已吸引香港科學園投資建立試產線,目標2026年推出應用於柔性顯示屏的原型器件。研資局今次共資助三位學者逾2,700萬港元,具體用於支持科研項目及試驗設備開發,反映香港正加碼投入尖端基礎研究。

政府與學界協同培育科研人才

研資局行政總裁黃玉山表示,兩項計劃每年僅頒發10個名額,今年獲獎人數較上年微升15%,「反映香港高校在國際競爭中保持穩定產出」。理大研究及創新事務處經理黎秀容指出,本校近年加強「產學研」協同機制,將科研經費投入與產業合作掛鉤,「科研需與實際需求對接才能創造價值」。

延伸閱讀:

發展次世代定序培訓   SPACE與行動基因合作

發展次世代定序培訓 SPACE與行動基因合作

[caption id=“attachment_156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746”] …

了解更多
新科技速遞|   網絡保安改朝換代   公開制式大勢所趨

新科技速遞| 網絡保安改朝換代 公開制式大勢所趨

以色列保安初創WIZ只成立不到4年成長為估值高達100億美元的初創,創辦人Assaf Rappaport曾經創辦Adallom被Microsoft收購。 [新科技速遞] 公有雲和人工智能變成主流,間 …

了解更多
耳夾耳機搶閘登場 AI 助理 HALI 隨時落單

耳夾耳機搶閘登場 AI 助理 HALI 隨時落單

今年全球耳機市場最熱關鍵字不是 ANC,而是「AI」——從 Apple 傳聞將 Siri 深度整合 AirPods,到 Google Pixel Buds Pro 2 的 Gemini Live,一眾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