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發表創新科技指數   香港在大中華排名第七 

理大發表創新科技指數 香港在大中華排名第七 

Table Of Contents
理大創新科技指數
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首推理大創新科技指數,為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創科政策建議。

[眾創時代]

2022年香港理工大學成立了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屬於大學層面交叉學科創科政策智庫。PReCIT研究方向包括碳中和城市、大灣區創科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剛編制了首份理大創新科技指數報告。

PReCIT的創新科技指數報告,比較香港與大中華其他地區,以及全球四大灣區的創新科技優勢和挑戰,向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建議,制定具影響力創新科技政策,提升香港競爭力,加快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

排名受限研發投入

報告比較了香港與大中華其他地區在創新科技方面,大中華34個地區的創新科技排名中,廣東、江蘇和北京位列前三甲,創新科技指數分別為6.67、5.20和4.72。 

香港排名第七,創新科技指數為3.53,排名受限於研發投入、專利申請數量、創科從業人員及初創企業數量,以及製造業對本地生產總值(GDP)貢獻分數較低。儘管香港的研發總開支(GERD)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16年的0.74%上升至2022年的0.99%,但仍低於大中華地區平均水平2.4%。

香港在創業投資的平均交易規模及高科技出口分項得分,均領先大中華其他地區,顯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自由市場經濟、貿易暢旺和宜居環境的優勢。

香港排名有望升級

研究預測,若香港能實現特區政府早前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的願景,香港的創新排名將在2027年和2032年分別提升至第六位和第三位。

理大副校長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說:「香港是享譽全球的自由經濟體,但由於公營投資主導研發開支,未能充分發揮其優勢。相比之下,廣東、江蘇和北京則成功優化投資政策,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當地初創企業。香港需要加大私人企業研發投資,加強內地到香港的創投資金流,促進金融科技和創新科技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

四大灣區各有所長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兼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指:「專利數量是衡量創科發展的指標,我們鼓勵香港的研發機構,包括大學和企業,申請專利並參與內地標準制定,更好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然而,初創企業早期在維護知識產權的成本較高,阻礙企業家維護品牌的獨特經營理念和競爭力,建議政府增加對企業或個人申請撥款的上限,以鼓勵創新和創業。」

報告比較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灣區在創新科技,發現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分別以6.99和4.07的指數,高居全球四大灣區中第一及第二位,其次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三名,指數為3.75)和紐約灣區(第四名,指數為3.14)。三藩市灣區內的矽谷是全球領先科技公司聚集地,東京灣區就以先進機械人和電子產業而聞名,紐約灣區則是金融和媒體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在研發和初創企業分項指數最低,在人才和對社會的影響分項指數,則高於其他三大灣區。

理大創新科技指數報告全文刊登在網站:https://polyu.me/PolyUInTIndex2023

網絡攻擊變政治泥漿   黑客自動化搜尋目標

網絡攻擊變政治泥漿 黑客自動化搜尋目標

據Barracuda的數據,Exchange漏洞被公開後,網上的攻擊一度急升,大部分攻擊乃自動化掃描,並未非針對性攻擊。 新科技速遞 本周,美國及主要盟友指責中國政府聘用黑客,入侵多家西方機構 …

了解更多
CMHK|   本地創意人才燃點夢想    出戰創科比賽爭金奪銀

CMHK| 本地創意人才燃點夢想    出戰創科比賽爭金奪銀

優勝隊伍與一眾嘉賓和為參加全國準決賽打氣。 創新科技的推廣勢頭不斷升溫,蒐集各種創意點子的機會觸手可及。燃點創科夢最佳捷徑,參賽隊伍及鋒而試,準備出戰在全國比賽大放異彩。隨著科技迅猛發展,各路精英齊 …

了解更多
自主科技|   理大研究大模型訓練    無限融合引領AI突破

自主科技| 理大研究大模型訓練 無限融合引領AI突破

香港理工大學楊紅霞教授解釋,InfiFusion長遠意義,在於全球知識領域盈千上萬,散佈不同專家手上,目前AI訓練少數人操縱,許多人無從參與,長遠窒礙通用AI出現。 [自主科技] 中國AI晶片進口受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