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科|   理大成立高等研究院   交叉學科激發創新轉化

自主創科| 理大成立高等研究院 交叉學科激發創新轉化

Table Of Contents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理大辦學理念為「勵學利民」,強調以學術發揮社會影響,注重技術轉移變為實際方案。

[自主科技]

香港各家高等院校,以香港理工大學在技術轉移方面最為成功,理大成立中央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olyU Academy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AIR),推動交叉學科(Interdisciplinary)研究,以科技創新配合社會發展。

PAIR共有16個跨學科研究院或研究中心,涉獵了醫療科學、智慧城市、碳中和及體育科技等範疇,包括十一所研究所(RI)和五所研究中心(RC),與校內研究單位展開合作,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香港分部。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指,理大辦學理念是「勵學利民」,強調以學術發揮社會影響,注重技術轉移變為實際方案,並與工商界和社區合作,確保從事科研具現實意義,並對社會有實際作用。

理大的高等研究院亦特別注重交叉學科研究,以推動實用和對社會有影響力的研究和創新,並加快創新和轉化過程。高等研究院的概念,溯源自30年代美國東部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成為近代學術創新機制的觴濫,亦為全球多家學府借鑑,理大則更強調「交叉學科」(Interdisciplinary)特色,所以英文名稱亦與別不同,以不同學科頻繁交叉和交流,激發創新潛能。

文効忠教授領導的先進製造研究院
文効忠教授領導的先進製造研究院,針對工業4.0和人工智能,研究數碼孿生(Digital twin)在工業的應用,研究中心亦有不少設備,包括ABB的YuMi協作機械人,可協助工人完成輕型裝配任務,後來YuMi應用領域日廣,幾乎遍及各行各業。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表示,以往「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研究是指某個課題無法以單一學術解決,須集合不同專業力量,解決問題後就各散東西,但是「交叉學科」是指不同專業解決問題後,有機會變成一個新學科。

趙汝恒舉例,生物醫學工程就是由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合作產生新科目,過程中亦可能發現新產品,形成新的市場和研究課題。

趙汝恒亦擔任理大的熱能及環境工程講座教授,他舉例以建設智慧城市為例,其中涉及不少「交叉學科」領域,形成新學科以解決城市化挑戰,包括各種節能和循環物料只是香港礙於土地昂貴,只能在原型設計(Prototyping)階段開發,他估計以後投產將交予大灣區其他城市,而「交叉學科」在方案的初期研發則有重要意義。

「智慧城市在生活和交通方面,都有不少課題必須通過「交叉學科」去解決,高等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可研究減少建築物耗能,或者回收的建築物料,或者以智能交通減少排放,均是「交叉學科」研究的好課題即使以智慧醫療為例,理大有涉及社會及人文科學,例如語言學與磁力共振,以語言研究老化及認知的衰退。」

曹建農教授領導的PAIR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
曹建農教授領導的PAIR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開發多種結合AI和物聯網的備設,並已經應用在多個場景,包括為機場優化資源分配的AI系統,曹教授手持的鏡面以光子取代電子作推理AI終端,完全毋須電力,以光照射就可通過模型獲得運算結果。

理大人文學院研究老年人依賴前額葉皮層理解語言,靜息狀態下以功能磁力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深入瞭解年齡相關的神經重組,及早偵測疾病先兆,設計有效的介入措施。」

趙汝恒預計高等研究所「交叉學科」將成為理大科研特色。而理大於七月中舉辦大型創科活動「理大創科開放日」,以促進產學研合作,並吸引有志投身創科的學生,推動本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數字貨幣如箭在弦  金融保險蠢蠢欲動

數字貨幣如箭在弦 金融保險蠢蠢欲動

**[新科技速遞] [金融科技 Fintech] [數字貨幣 DC/EP]** 國內社交媒體流傳有關(DC/EP)數字錢包的功能,支援數碼資產轉換、錢包管理、交易預定、資金支付和收取等功能,介面類似 …

了解更多
LED模組化廣告百變   戶內戶外無處不在

LED模組化廣告百變 戶內戶外無處不在

戶外廣告效果極為震撼的廣州佳兆業美好集團的樓盤廣告,以裸眼3D立體營造各種視覺效果,室內則以LED顯示屏CAVE影院 新科技速遞 LED模組化顯示器有不少優點,尤其是LED模組易於裝嵌,色彩豐富,可 …

了解更多
EPIC 2025 百強出爐!全球初創企業競逐香港總決賽

EPIC 2025 百強出爐!全球初創企業競逐香港總決賽

在全球初創生態圈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亞洲規模最大的年度創科活動之一「EPIC 2025」正式公佈了進入總決賽的100強名單!今年的比賽吸引了超過1,200支隊伍報名,其中 85% 為非本地參賽者,此數據 …

了解更多